2008-6-11 17:09
dangery2k
清朝自順治三年,,到光緒三十年,二百多年之間,一共考了一百一十二次進士。這一百多位狀元,二三萬位進士裡,誰的學問最高,當然沒法子比較,但是,有一位仁兄,他的進士考卷肯定是分數最高的!更絕的是,他居然還不是狀元!
要說這件妙事,首先要解釋進士是怎麼考的。
按照清朝的規定,每逢子卯午酉之年的八月,各省秀才到省城考舉人;考上的,第二年三月到京師會試;會試合格的,在四月廿一日(這日子是訂死不變的)進宮參考殿試,殿試得名的才是進士。事實上,殿試沒有不合格的,所以,基本上會試上榜也就等於進士了。
理論上,殿試是皇帝親自考這些想做官的傢伙。所以,和考秀才舉人會試都不一樣,殿試只考策論,也就是時事的申論題。至於論出些甚麼,當然是天曉得,皇帝大概也不會放在心上。
因為名義上是皇帝親自考試,殿試改考卷的,不再稱為主考,而有另外一個名號--讀卷大臣。
讀卷大臣定例派八位,到了殿試的第二日,集中在文華殿,每日一張桌子,由收卷官按官階順序,一人發一卷,輪完為止。每位大臣就先改自己桌上的,八人分數全打好之後,便將整叠考卷留在桌上,再到第二人的桌上看卷子打分數。
分數訂為五等,用〔○〕〔△〕〔、〕〔─〕〔╳〕五個符號記錄,讀作圈尖點直叉,大概就像我們今天用甲乙兩丁ABCD打分數一樣吧。
本來嘛,讀卷大臣既然永遠八個,那麼,分數最了不起的也就是八個圈。一百多次考試裡,總也難免有幾個拿八圈的,怎會有所謂分數最高的進士考卷呢?
問題就出在乾隆二十六年,當年殿試前,平定回部的大將軍兆惠,正好班師回朝,皇帝一時耍帥便把兆惠也派做讀卷大臣--而且告訴兆惠看不懂文章不要緊,總之圈多的給他圈,直多的給他直就對了。
結果,轉到後來居然給兆大將軍見到一本八圈的卷子,他心想這小子準要中狀元了,那老子來個錦上添花,幫他湊夠九圈好了。
最後皇帝把前十名的卷子和考生名字拿來一看,那本九圈的正好就是日後在文學史學經學,都大大有名的淅江才子趙翼。本來他是穩當狀元了,但是皇帝看到第三名王杰是陜西人,而直到當年為止,清朝陜西還未出過狀元,於是,龍手一動,便把趙翼和王杰名次對調。
也因為從此以後直到清末,包括乾隆自己,也沒有再派過九位讀卷大臣,所以,趙翼那份考卷,便成了唯一的九圈,能說他的進士考卷不是清朝最高分嗎?
[center]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center]
趙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