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9 17:34
LiLily_Li
揭秘戰國謎團信陵君竊符救趙與盜嫂的情義傳奇
竊符救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段佳話。可惜的是,人們都把讚賞的目光投給信陵君,而對這場大活劇中的另一個主角如姬關注甚少。其實,在這場歷史大活劇中,如姬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信陵君竊符救趙,實際上是如姬竊符,信陵君救趙。沒有如姬竊符,信陵君救趙就是一句空話。郭沫若先生把這段歷史寫成了話劇,題目就是《虎符》。他沒有像《屈原》一樣把話劇定名為《信陵君》,而定為《虎符》,強調指出瞭如姬竊符的關鍵作用。
雖然史書上沒有寫,後來的人也沒有對此作過史料發掘、考證等工作,也沒有在小說中作過演義,但我們可以肯定,如姬竊符是一個非常驚險的過程。兵符,乃是魏國命脈所在,是魏王的命根子。依照*主義、列寧主義的有關學說,軍隊是國家機器重要的組成部分,軍隊調度權是國家的最高權力。當時,調動軍隊的憑證就是兵符,竊符能容易嗎?
根據考古資料和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兵符是一隻青銅鑄就的大約三十厘米左右的老虎,老虎身上鑄滿了銘文,說明這只符虎的用處及權威。這只銅老虎在鑄造時已沿中間水平方向剖開。鑄造出來後,合起來是一隻老虎,完整無隙。將軍受命率軍出征時,國王把半片符老虎給他,另半片符老虎則留在國王那裡。國王如要更換統帥或傳達命令,則令使者或新的統帥拿著國王的那半片虎符去軍隊那裡與原來的將軍合符,看這兩半片兵符能否完整地合為一個老虎。合上了,就說明來人確實是秉承王命而來。合不上,則表明來人是冒牌貨,可以抓起來殺掉。虎代表著勇猛,和軍隊的使命與特點相似,兵符一般都做成老虎形,故稱虎符。
[attach]712228[/attach]
兵符的共同特點是形制小,便於攜帶;銅製,質地堅硬;造型複雜,難以復制。這樣重要的東西,無論是國王或帶兵的統帥,當然都會精心保管。
魏王的兵符放在哪裡呢?就放在他的臥室裡。臥室之地,不是辦公的地方,外人不能進去。
魏王的宮殿豪華不豪華?大概不會豪華。魏國連年戰禍不斷,部隊損失很大,沒有錢修豪華宮殿。但魏王的王宮裡房子還是很多的。魏王的女人不會太少,幾十個是不成問題的,如姬只是他喜歡的妃子之一。這些妃子自然不可能都在魏王的臥室裡住著,她們應都有自己的臥室。魏王要親近哪個妃子,就去哪位妃子的臥室。
這樣一來,如姬盜符會是一件很困難、很危險的事。她有什麼理由走進魏王的臥室首先就是個問題。
魏王的臥室不會太小,四十平方?八十平方?不會,魏王的臥室不會這麼小,應該是一個較大的院子。院裡有寢殿,有花園。這麼說來,警衛這個院子的部隊一個班不夠,至少有一個連。
在這種嚴密戒備下,沒有魏王的允許,如姬能進入魏王的臥室嗎?那是一點可能性也沒有的。
如姬要竊取兵符,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設法接近魏王,進入魏王臥室。因為時間緊迫,信陵君的隊伍就在夷門外等著,如姬能利用的時間只有不到十個小時。這麼短的時間,如姬怎麼接近魏王?顯然,她不能被動地等待魏王召幸。她必須設計主動進攻,走進魏王的臥室。
如姬是魏王平常喜歡的妃子,估計平常能自由進入魏王的臥室。當然,這必須徵得魏王的同意。好,如姬如願進入魏王的臥室,雲雨一番以後魏王睡去,如姬開始尋找兵符。這麼大的院子,兵符在哪裡藏著?深更半夜,如姬總不能翻箱倒櫃地找吧。但是,她必須找到。兵符既然是調兵的憑證,魏王自然是鎖在櫃子裡的。如此深藏之物,如姬是如何找到的?魏王難道就一點也沒有聽到動靜?
盜取兵符,這是一件掉腦袋的事,如姬怎麼敢用自己的腦袋為信陵君竊符?據史書記載是因為信陵君對如姬有恩,如姬捨身報恩,為信陵君竊取了兵符。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沒有說透。
[attach]712229[/attach]
信陵君為如姬報了仇,如姬很感激,這是可信的。那麼,為了報答這個恩,又把自己的命搭進去,這值得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大恩不報”,意即大恩是無法報答的。要報大恩,就要極大地損害自己的利益,那是許多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更何況要拿自己的性命去報恩,這怎麼可能。
不要忘了,如姬是魏王的小老婆,魏王很寵愛她,這種寵愛不是一般的妃子都能得到的。魏王對如姬這麼好,難道如姬對魏王就沒有一點感情,她就忍心把魏王的命根子偷出來送給信陵君?
如姬進入魏王的宮廷有年頭了,最起碼應有三年。看她到處找人,特別是找信陵君為父報仇的勁頭,可知她是熟知魏國政治狀況的。她應該明白,報信陵君的恩是個人私事,偷兵符調動軍隊是國家大事。如姬再糊塗,也應該知道,她不能拿國家大事來滿足自己的報恩的願望。
但信陵君就是從如姬手裡拿到了兵符。如姬這樣做,到底是為什麼?
答案只有一個,如姬和信陵君的關係並不那麼簡單,他們的感情早已超出了施恩者和報恩者的範疇,已躍進到生死戀的境界,這才會有如姬冒死為信陵君竊取兵符之驚天動地的壯舉。
有一種可能,在信陵君為如姬報仇之前,如姬已愛上了信陵君。
信陵君的優勢,首先在於年輕。
信陵君是魏王的異母弟。既然太子當上了魏王為魏安釐王,那麼魏安釐王一定是老魏王即魏昭王的正妃所生。信陵君的母親應是以後才娶的,兩個母親之間的歲數應該是相差比較大,因而信陵君比魏王年輕得多。
自古“嫦娥愛少年”啊!
信陵君不僅年輕,應該是外表也很出眾。
春秋戰國時期,太子的正妃一般都是由國王選定。由於將來要當國母,國王一般會選那些“諄德賢孝”之女給太子當正妃,相貌上不太苛求。太子的其他妃子則很難說了,也許是國王賞賜的,也許是太子自己挑選的。總而言之,在挑選次妃方面,太子有很大的決定權。太子當然會挑那些漂亮婀娜的女子當次妃。一般情況下,次妃比正妃也就漂亮。
[attach]712230[/attach]
既然次妃比正妃漂亮,信陵君的母親一定比魏安釐王的母親漂亮,信陵君自然比魏王長得帥氣。少年英雄信陵君,一定是非常英俊瀟灑。一個姑娘看中一個青年男子,在很多情況下,首先是看中了男子的外表。反過來也是一樣。姑娘長得漂亮,會有很多男人去接近。姑娘長得醜,往跟前湊的男人肯定是寥若晨星。
信陵君還很有政治抱負,也很有才幹。他禮賢下士,羅致了很多有真才實學的“士”,有一張巨大的情報網。魏王不了解的事,他都知道。有次魏王打獵,探馬報告趙國軍隊入境,魏王大驚。信陵君安慰魏王,沒有事,趙國的軍隊是在打獵。不一會兒,又有探馬來報,趙國的軍隊確實是在打獵,而不是犯境。
也正因為如此,魏王找不到如姬的仇人,信陵君卻能找到。
信陵君如此年輕、瀟灑、能幹,怎能不引起如姬的愛慕。
如姬大概在進宮之前就已愛上信陵君了。如姬是魏國人,還是趙國人,還是楚國人,史書上沒有寫。但從魏國連年被別國攻打的情況來看,魏安釐王恐怕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弄別國的女人。如姬很可能是魏國人,或從附近流入魏國的姑娘。既然來到魏國都城,就有可能經常見到信陵君,英俊瀟灑的信陵君在如姬的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姬進入魏王的宮殿以後,應該是和信陵君的接觸更多起來。那時,女子的行動自由比較多,宮廷的女子也不像後來那樣被嚴格禁錮。信陵君要兵符,馬上去跟如姬說。如姬偷到兵符,立即交給信陵君。這可是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的,“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你看,信陵君去找如姬,如姬送兵符給信陵君,就這麼方便。那麼平常呢?恐怕也是就這麼方便。不但是信陵君,如姬去找別人為父報仇,也是就這麼方便。
既然就是這麼方便,如姬和信陵君的接觸不會少。時間一長,感情的火花開始迸濺。如姬雖然受魏王寵幸,但她心裡明白,那不是愛情,而是玩情。那是魏王覺得她好玩,多玩幾次罷了。如姬認為她和信陵君的感情那才是真正的愛。
如姬到底愛上信陵君了沒有,僅靠分析還難以斷定。可巧的是,史書上偏偏就寫上了一筆,為我們分析如姬和信陵君的感情提供了有力佐證。
如姬從魏王開始尋人為父報仇。魏王是一國之君,有什麼事辦不到的?但他真是什麼也沒有辦到。於是,如姬把眼光投向信陵君,“為公子泣”。這句“為公子泣”妙極了。首先,我們可以肯定,既然如姬“為公子泣”,“泣”得惜字如金的史家都要大書特書,那就絕不是掉幾滴眼淚的事,也不是用手帕蒙住臉,嗚咽幾聲完事,而是大哭特哭、抱頭痛哭才是。
對最有手段和能力為她報父仇的魏王沒有泣,獨獨對信陵君“泣”,說明如姬對信陵君真動了感情。真動了感情才有眼淚,沒有感情還掉什麼淚。如姬“為公子泣”,應理解為如姬為表露自己愛上“公子”乃至大動感情,抱頭痛哭。信陵君“好婦人”,雖然那是以後的事,但這時面對梨花帶露、*美麗的如姬,信陵君能無動於衷?於是二人抱頭痛哭。事情傳揚開去,史官就重重地寫上了一筆“為公子泣”。
[attach]712231[/attach]
正是愛情的力量,使信陵君發動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找到如姬的殺父仇人並取下了他的腦袋。如果不是愛情的力量,信陵君斷不肯這麼做。
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如姬找了魏王去報父仇。魏王如此有權力的人沒有為如姬找到仇人,大概他認為不值得為一個小女子如此大動干戈。如姬找了其他的很多人,也無濟於事。最後是信陵君為她報了父仇,而且把仇人的頭提來給如姬看。如姬自然會非常感謝信陵君。如姬本來就暗戀著信陵君,這時的感激之情應是進一步昇華為真正的愛情。
信陵君,贏得瞭如姬的芳心。
年輕漂亮的女人如果愛上一個男人,那是什麼也不顧忌,什麼也不怕,什麼都敢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有一部外國小說,反映的是十九世紀非洲的一段愛情故事。女主人公和一個醫生結為夫妻。丈夫正直、善良,業務上有很深造詣。但女主人公不滿意,覺得丈夫不夠瘋,沒有辣味。後來她找到了一個情人,二人在一個晚上共嘗禁果之味後,女主人公興奮得跑出家門,在月夜的曠野上邊跑邊喊,我有情人了,我有情人了。從這位女主人公擁有情人後的那種狂喜來看,如果情人叫她去砍下丈夫的腦袋來,她會立即去辦的。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如姬為什麼寧願掉腦袋,也要去竊符,那是渴求真愛的力量在起作用。
信陵君,你成功的秘訣是贏得瞭如姬的芳心。
明乎於此,我們就可以明白如姬為何可以順利地盜到了兵符。也許,自從如姬“為公子泣”開始,信陵君便看到了這個姑娘的特殊作用。信陵君是個有政治抱負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不會不知道,也許有朝一日,他要用到兵符。沒有兵符,他這個政治家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信陵君可能早就叮囑如姬注意兵符珍藏的地方,還可能命令他的“士”教會如姬打開銅鎖的方法。那時的鎖具應該比較簡單,很容易打開。信陵君很可能還令“士”配製好了安眠藥粉,需要時如姬可灑在魏王的茶碗裡。
應該說,在魏國大將晉鄙受魏王之命率十萬大軍去救趙時,魏王就會十分警覺。這是魏國命運的一個關鍵時刻。晉鄙如果違抗命令,帶十萬魏軍攻打秦軍,戰勝還好,一旦戰敗那可就全完了。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魏王那晚和如姬糾纏了一番,理應不會立刻睡去,他可能還在想著晉鄙的十萬大軍,也還想著信陵君單騎赴死之事。魏王不是個廢物,他的特工系統日夜都注視著信陵君。信陵君要率死“士”去趙國與秦軍決一死戰,實際是赴死的消息可能早有特工報告了魏王。留著信陵君是個禍害,但信陵君一死更糟。國內無帥才,敵騎將會大至。那時魏國是三軍無帥,傾覆之禍不遠。總而言之,魏國走到了十字路口,魏王對此不可能無動於衷,摟著如姬呼呼大睡。
奇怪的是,如姬順利地拿到了兵符,魏王毫無覺察。惟一的解釋是魏王喝瞭如姬灑在茶杯裡的安眠藥,安然一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魏王自然毫無知覺。
如姬的命運如何,史書上沒有寫。可以肯定的是,如姬如果留下,魏王會殺了她。晉鄙軍被信陵君奪走,晉鄙被打死的消息會很快傳回魏國。魏王聽說兵符被盜,立即會懷疑到如姬頭上。他有情報系統,對外效果如何不知,但監視信陵君還是夠用的。信陵君為如姬報了殺父之仇,魏王應在當時就知道了這一情報。現在兵符失竊,除瞭如姬還有什麼人敢干這種事。
但是,史書上沒有一句寫到如姬的下場。中國的史學文學是很講究文章結構的,強調句尾,即文章的結尾應該像豹子的尾巴那麼剛勁。凡是前面提到的人物,後面必有回應。這和外國的那些奇奇怪怪,有頭沒尾的文章是不一樣的。
如姬竊符的活動被史家寫得出神入化,但她的結局卻沒有一點記載。查遍史書,凡參加信陵君竊符救趙活動的人的結局都有交代,惟獨如姬沒有一個字的記載。這是為什麼?
應該說,史家沒有一個字的交代是因為不好交代。如姬到底怎麼了,史家不好交代?如果如姬留下,被魏王殘殺,史家肯定會大書一筆。烈女啊,為了抗禦暴秦獻出了生命,可佩可敬啊。
假設如姬留下了,魏王會原諒她嗎?這絕不可能。魏王當時氣得要死,怎麼會放過她,如姬必死無疑。
但史書上就是沒有一句記載。
惟一的解釋是如姬走了。信陵君應該知道,如姬留在魏國決無生理。他可以當即給如姬化裝,讓她扮成一個戰士隨信陵君出走。當時跟信陵君出走的戰車有三十多乘,如姬很容易混過關去。
哎呀,這不是盜嫂嗎?是的,這是盜嫂。史家為好人諱,不便直書,乾脆不書。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事算得了什麼。嚴格說來,如姬不過是魏王的一個玩物,玩夠了送給別人玩,哪裡是信陵君的什麼嫂。信陵君帶她走,說不上有什麼道德欠賬。
如姬跟隨信陵君到了趙國,住了幾年又因魏王無法支撐危局連連求救,信陵君又帶著如姬回到魏國。可魏王又不信任信陵君。信陵君成天喝酒,“好婦人”。這個“婦人”是誰?應該是如姬。這時魏王雖然不給信陵君權,但對他的待遇很好。有信陵君在,其它國家就不欺負魏國。沒有幾年,信陵君死了,如姬的至愛沒有了,保護著她的大傘倒了,她的死期也到了。魏王是不會忘記報竊符之仇的。如姬知道難逃一死,自殺殉夫,這應是如姬的悲慘結局。
也許,歷史的本來面目就是這樣。司馬光是宋朝人,宋明理學不可能不對他沒有影響。“盜嫂”這個名聲不好聽,就模糊處理吧。
為賢人諱,是中國史學的一個特點。他們為信陵君諱,就是因為信陵君幹的是一件好事,竊符救趙是壯舉。